誰在看誰? 《Found Watching》展覽後記
劉韻慈Poe
你是否曾在監視器畫面中,無意間看見自己?我們每天在公共空間中被數十個、甚至上百個監視鏡頭捕捉。但我們很少意識到這件事。藝術家洪辰嫣將這個瞬間變成持續的創作計畫,透過數千張在監視螢幕前的自拍, 探討監控如何改變我們對自我的感知,藝術家洪辰嫣反思可見性、存在感,以及在「被觀看者」與「觀看者」之間不斷轉換的位置。
在監視之下,重新發現自己
2025年8月15日至20日,洪辰嫣的個展《Found Watching》在英國里茲大學的Laidlaw圖書館展出。作為一位台灣影像創作者、導演與視覺藝術家,洪辰嫣當時正在里茲大學攻讀電影、攝影與媒體碩士學位。這場由同為研究生的劉韻慈所策劃的展覽,探討了一個當代生活中無所不在卻鮮少被細究的現象:當我們被監視時,「自我」究竟是什麼?
持續進行中的自我發現
《Found Watching》並非一個已完成的作品集,而是一個持續進行中的計畫。從洪辰嫣開始透過監視螢幕自拍的那天起,這個創作就不曾停歇。而一切的開始,竟是從一場戲劇化的超市爆裂物驚魂開始,那張在驚慌中快速從監視螢幕記錄下的自拍沒有變成最後一張照片,反而開啟了數千張的創作旅程,紀錄了她在有監視螢幕的公共空間中的身影—超市、車站、圖書館—每一張都捕捉了螢幕框、周圍環境、警示標語以及路人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。
這些自拍不是透過鏡子或精心構圖而成,而是在日常移動中「發現」的。當監視系統成為取景框,當自己的影像意外出現在螢幕中,藝術家按下快門的那一刻,便是主動選擇「回望」的時刻。這不是被動的被凝視對象,也不是全然主動的影像創作者,而是介於兩者之間、既可見又正在觀看的主體。
傅柯的凝視:權力如何內化
這場展覽也試圖引導觀眾思考Michel Foucault在《規訓與懲罰》(1975)中提出的概念。傅柯分析了權力如何透過監視和規訓滲透到日常生活中。他以「全景監獄」(Panopticon)的設計為例,指出現代社會中的監控不再需要強制手段,而是透過持續的可見性,使人內化監視的作用,主動調整、約束自身行為。當我們知道自己可能被看見,行為就會改變。《Found Watching》探討的正是這種微妙的自我調節:當你在螢幕上看見自己,那個影像中的人,究竟是「真實的你」,還是「知道自己被看而呈現的你」?

圖書館中的展覽實驗
作為在里茲大學的學生,我們其實已無數次走過Laidlaw圖書館的這些區域。如何在白盒子以外的空間策劃展覽,熟悉的空間突然有了不同的面貌。我們重新審視每一個角落,思考它們與作品之間可能產生的對話。
展品分散在五個不同區域:入口的電視牆、小組討論室外的走廊、兩間獨立的小會議室、印刷區轉角,以及一間大會議室。這樣的配置並非偶然,而是經過考量的敘事節奏。觀眾在圖書館中移動的過程,也是逐步理解作品概念的過程。
印刷區轉角展示了近百張照片,呈現藝術家在持續創作過程中的變化。從最初的試探、好奇,到後來越發自在的姿態,這些影像見證了一個人如何在被觀看的狀態下,重新認識自己。

相遇與合作:兩個台灣人在里茲
《Found Watching》的誕生,源於兩位台灣國際學生的相遇。去年九月,我和辰嫣在里茲相識,很快便發現彼此在藝術與文化領域有著相似的背景。幾個月前,她邀請我策劃她的個展。當我第一次聽到她透過監視螢幕自拍的計畫以及背後的思考時,立刻被這個概念吸引,因為它既具體又富含討論的潛力。
有一點對我們兩人來說特別深刻:英國的監視感受與台灣截然不同。在台灣,大多數監視系統不包含讓人看見自己被監視的螢幕。但在這裡,我們不斷在公共空間的螢幕上看見自己的影像突然出現,那種既渺小又被看見的張力,變得格外清晰。
透過持續的對話,我們共同形塑了展覽的核心概念:透過被觀看,重新發現自我。我也進一步探索觀眾可能提出的問題:是什麼啟發她開始這個計畫?在創作過程中,她的心境與感受如何轉變?
同時我也提出了一個問題與辰嫣討論,當面對熟人的手機鏡頭或自拍時,我們會迅速擺出好看的表情,主動建構理想中的自我形象。此時,我們是表演者,影像是我們希望呈現的樣子。
但面對監視器時,反應卻複雜得多。我們可能自然一些,也可能略顯拘謹,因為觀看者不明、缺乏同意與溝通。我們成為被動的「被凝視對象」,影像不再由我們掌控。
這個差異促使我們設計了互動環節,邀請觀眾體驗這兩種「被看」的狀態,並思考:當凝視的主體不同時,我們的身體、表情與行為如何改變?

策展實踐:從概念到實現
策展工作不僅是詮釋作品,更包含大量的規劃與協調。從設定時間軸、確保資源、檢查設備需求,到準備溝通素材,每個環節都需要仔細思考。展覽也製作了線上導覽指南,延伸觀展體驗,讓作品的討論不僅發生在展場內,也能在線上持續。在里茲要找到合適的展覽場地並不容易,尤其是需要多個螢幕的展覽。大多數場地需要更長的申請期,且不開放給個人申請。幸運的是,我們找到了Laidlaw圖書館。它不僅擁有許多螢幕,也給予我們相當大的佈展自由。
利用圖書館既有設備的同時,我們也設法尋找不同類型的螢幕,創造更有層次、更沉浸的觀展體驗。作為曾在台灣文化領域工作過的國際學生,我們都希望充分利用在英國的時間,探索新的可能性。

觀眾的聲音:展覽的另一半
觀眾的回饋是這場展覽重要的一部分。有些人是特地前來,有些人則是在圖書館偶然發現展覽的存在。每天我們都會出現在展覽現場,與觀眾對話。有人分享自己對監視的不安,有人笑著說自己也會在螢幕前擺姿勢,有人開始回想日常生活中那些「被看見」的時刻。

這些對話讓展覽變得完整。《Found Watching》不僅是藝術家的個人探索,也是集體經驗的映照。每個人都曾在某個公共空間的螢幕上看見自己,那一瞬間的感受,不論是驚訝、尷尬、好奇或自在,都是這個計畫試圖捕捉的。



展覽資訊
展覽名稱:Found Watching
藝術家:洪辰嫣 Chen-Yen Hung
策展人:劉韻慈Poe Liu
地點:Laidlaw Library, University of Leeds, UK
時間:2025年8月15日至20日




